作者:钧测检测鉴定 发布时间:2025-01-07 15:02:48 人气:10
煤气管道作为城市能源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,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城市运行秩序。因此,煤气管道的定期检测与维护显得尤为重要,其中煤气管道测厚及支架沉降观测是两项基础而关键的工作。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项检测技术的实施要点、标准依据、重要意义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,以期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。
煤气管道测厚技术
煤气管道测厚是评估管道腐蚀程度、预测使用寿命及制定维护计划的重要依据。测厚工作需依据国际标准、国家标准及企业标准执行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标准依据
国际上,煤气管道测厚广泛采用ASTM E797标准,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测厚方法及最小允许壁厚等关键参数。在我国,GB/T 13029适用于燃气钢管和焊接钢管的测厚,而GB 150.4则针对燃气压力容器。此外,各燃气公司及相关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可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制定更为细致的企业标准,以适应特定环境下的测厚需求。
测量周期与位置
根据管道腐蚀速率、运行压力及介质特性,每年至少应对煤气管道进行两次厚度测量。测量时应重点关注弯管外侧、内侧,三通、变径附近,以及支架托座、阀门前后端、接管焊缝等易腐蚀部位。对于液位波动大、易发生湍流、易冲刷和易积液的区域,以及管线温度高、振动频率高的部位,同样需加密测点布置。
测量作业与数据处理
测量前,需对管道表面进行清洁和除锈处理,确保测量探头与管道金属表面良好接触。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时,需根据管道材质校正仪器,并在测量点涂抹耦合剂,以获得准确读数。每个测量区域应在30mm×50mm范围内,采用“Z”字形扫描测厚,记录5个数据,以最小值为准。测量数据需保留至少5年,便于后续分析和对比。
腐蚀判定与应对措施
采用管道分级管理测厚法,将管道按减薄量分为A、B、C、D四级。A级管道减薄量在0%~20%,每年测量两次;B级减薄量20%~40%,每季度测量一次;C级减薄量40%~60%,需加密测量频次,并考虑更换管道;D级减薄量60%及以上,管道不得继续使用,应立即更换。
支架沉降观测技术
煤气管道支架沉降观测是监测管道系统稳定性、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。根据《城市燃气设计规范》GB 50028-2016,沉降观测应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要求。
观测要求与周期
沉降观测应在管道建成后的至少3年内进行,之后每隔5年重复一次。观测点应设在每个支架顶部,由两个铅垂管构成,分别安装在支架两侧,并配置读数装置,以便准确读取沉降值。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处理,当沉降值超过规定阈值时,应立即制定补救措施,确保管道安全。
观测点的布设与保护
沉降观测点应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,如管道支架的顶部。观测点之间间距以15~30米为宜,均匀分布在管道周围。同时,观测点需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,避免装修装饰阶段因施工而破坏或掩盖观测点。观测点应设置明显标识,并采取措施防止被防腐涂料覆盖,以便后续观测。
观测数据处理与反馈
沉降观测数据需真实可靠,记录计算应符合施工测量规范。观测结果应进行平差计算,求出各观测点的高程值,从而确定沉降量。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,可预测管道的沉降趋势,并将沉降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,指导施工和维护工作。
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
1. 安全第一:测量人员在进行作业时,必须穿戴齐全劳保护品,携带便携式CO报警器。在高处作业时,应系好安全带,确保安全。
2. 严格标准:测量和观测工作需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3. 持续监测:建立长期的监测机制,定期对管道进行测厚和沉降观测,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。
4. 数据记录与分析:详细记录每次测量和观测的数据,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,评估管道的安全状况。
5. 应急响应:当发现管道壁厚异常或沉降量超标时,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采取相应措施,防止事故发生。
煤气管道测厚及支架沉降观测是保障城市燃气供应安全的重要措施。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和维护,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管道安全隐患,延长管道使用寿命,确保城市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未来,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检测技术的持续创新,煤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将更加智能化、精细化,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。
上一篇:厂房屋顶光伏载荷检测
下一篇:风机基础混凝土检测